导语:
经历了拓荒期的急速扩张,也遭遇了对未来发展模式方向的集体唱衰,在人人言必谈“互联网医疗寒冬”之时,作为医疗与互联网结合的新模式,互联网医院却已经稳步迈入了学科细分的新纪元。
改变传统定视,培养新的就医习惯,如果互联网医院是一个“养成游戏”的平台,那么现在,它对患者的就医习惯“养成”已初见成效。
2015年12月7日,我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——乌镇互联网医院成立。
2016年2月17日,我国首个公立三甲医院线上院区——浙一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运营。
至此截止到目前,全国范围内上线互联网医院已达数十家,但无外乎都是这两种模式——淡化医院体系壁垒的自建平台式与基于医院自身资源的线上院区式。
架起空中医疗网 线上线下相对接
无论是虚拟平台还是虚拟院区,互联网医院的直接目的都是让患者直接在网络上找医生。
一方面摒除传统医疗中患者路途奔波、排队等候的时间成本浪费;另一方面优化门诊资源的利用率,将预诊与随诊更多通过网络进行。
互联网医院构架起空中的医疗网络,与现有的医疗资源对接,形成线上协作与线下工作密切结合的模式。
线上与线下就诊模式对比
移动平台占主导 患者粘性增强
以浙一互联网医院为例,目前开通12个专科门诊,日均在线问诊超百例,而其中超过半数是通过手机等移动平台发起的。由此可见,在互联网医院功能的更迭优化中,移动端仍是主战场。
在这些通过互联网医院发起在线问诊的患者当中,有相当一部分为初诊患者,而随着疾病治疗进程发展和产品功能的日益深化,多次发起网络问诊的患者群体也越来越庞大。患者对互联网医院的粘性增强,这是互联网医院在用户就医习惯培养上的里程碑。
专科细化成方向 未来重点医保与药品配送
就近两个月而言,7月26日,全国第一家专科互联网医院——“清华长庚国际肝胆云医院联盟”在北京成立。8月10日,浙江省眼科医院上线了全国首家眼科互联网医院。
互联网医院的专科方向细分已成趋势。奥运精神追求“更快,更高,更强”,“医疗+互联网”追求的是“更细致,更专业,更全面”。未来,深入对接医保支付、完善后续药品配送网络或将是互联网医院的发展重点。